千年古棗樹1厘米
更新時間:2025-11-15 14:25:23 ip歸屬地:海南,天氣:多云,溫度:22-25 瀏覽:2次
- 發(fā)布企業(yè)
- 廣闊苗木(海南省分公司)
- 報價
- 電議
- 品牌
- 電議
- 供貨總量
- 電議
- 運費
- 電議
- 關鍵詞
- 國槐
- 所在地
- 獻縣淮鎮(zhèn)
- 聯(lián)系電話
- 0527-88266222
- 手機
- 18762195566
- 聯(lián)系人
- 陳金更 請說明來自七九商務,優(yōu)惠更多
詳細介紹

小冠疏層形干高80~90厘米,抑制主干上的二次枝,促發(fā)3~4個棗頭,使上面的棗頭向上延伸,成為主干延枝,以下的2~3個棗頭培養(yǎng)為主枝。第二年,主干枝留60厘米左右短截,除剪口下的2~3個二次枝,使形成兩個二層主枝和一個主干延長枝。這樣,一個中干、五個主枝的樹形便基本形成。主干上的主枝,一般不短截,長到90厘米左右時,可進行摘心。主枝是結果的基本單位,結果后自然開張,維持7~8年后,結果部位外移,產(chǎn)量開始下降,應及時進行更新。即在干高1米處進行回約定縮,并修剪主干上原有老枝,開始第二輪整形。
圓柱形這種樹形可利用坐地苗或先定植砧木苗后再行嫁接。嫁接當年新梢生長量可達1~2米,可不必進行修剪,第二年長達2米以上時摘心定干,第三年便可結果。第五、六年,主干上的二次枝開始萌發(fā)棗頭,選擇著生位置、方向和長勢適宜的枝條培養(yǎng)為主枝,多余枝梢在剛萌發(fā)時就及時抹去。這種樹形可維持10年左右。更新后如繼續(xù)采用圓柱形時,可在接近地面處重度回縮,發(fā)枝后選一健壯棗頭進行培養(yǎng);如擬改為小冠疏層形,可在距地面1米左右處進行回縮,并剪去主干上原有枝條,開始第二輪整形。


棗的品種分類
七月鮮
果實卵圓形,果面平整,平均果重29.8克, 74.1克。果個均勻,果皮薄,深紅色,表面蠟質(zhì)較少??扇苄怨绦挝锖?8.9%,可食率98.8%。鮮棗味甜,肉質(zhì)細,極宜鮮食,8月下旬紅熟,比梨棗早上市20-30天,克服了梨棗采前落果嚴重,未紅先蔫的缺點。該品種抗旱性強,豐產(chǎn)穩(wěn)產(chǎn),是極為可貴的極早熟優(yōu)良鮮食品種。
雞蛋棗
果實特大,近圓形,平均單果重30克, 50克。果實大小均勻,果皮厚,深紅色。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%-35%,可食率97%。果肉質(zhì)細,酥脆多汁,香甜可口。9月中下旬開始成熟,成熟期遇雨不易裂果,耐貯茂,是優(yōu)良的鮮食、制干、蜜餞兼用品種,旱臺地和水地均可栽培。
梨棗
果實特大,長圓形,平均單果重25克, 50克,大小不勻,果皮薄,紅色,果肉厚,肉質(zhì)松脆,較粗,味甜,汁較多。鮮棗含可溶性固形物27.9%,可食率97.3%。果實生長期110天左右,幼樹豐產(chǎn)性極強。成熟期不整齊,遇雨易裂果,且采前落果嚴重,缺水時未紅先蔫。
晉棗樹勢高,高大直立,枝粗硬,產(chǎn)量高,果實圓筒形或長卵形,果頂一端略細,平均單果重34克, 可達60-70克。果個均勻,果皮薄,紅棕色,有光澤。鮮棗肉質(zhì)脆嫩,致密多汁,味甘美,含糖28%,含酸0.21%,品質(zhì)上等,干制等35%,9月下旬成熟。
贊皇大棗果實大,長圓形,平均果重17.3克, 29克,大小均勻,果面平整,果皮中厚,深紅色。果肉厚,質(zhì)地較細,稍松脆,汁中多,味酸。紅棗品質(zhì)上等,適宜制干,也可制作蜜棗或鮮食。鮮棗含可溶性固形物30.5%,可食率96%。豐產(chǎn)穗產(chǎn),成熟期較抗雨裂。
秦棗1號
果實果柱形,平均單果重18.8克, 40克, 良的制干品種。10月上中旬成熟,豐產(chǎn)穩(wěn)產(chǎn)。可溶性固形特含量33%,干制紅棗具有肉厚、味甜、個大、售價高等特點。在雨季之后成熟,具有良好的抗裂果性能,無采前落果現(xiàn)象,適宜在土層深厚,土壤肥沃的緩坡地栽培。



10多年來,海南廣闊苗木有限公司一路走來,風雨兼程,有成功也有挫折;未來的日子,我們誓寫歷史新篇章,與您共創(chuàng)快樂生活!公司理念: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以 國槐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為中心;傳播快樂,未來。經(jīng)營方針:誠信是資本,質(zhì)量是生命,創(chuàng)新是動力。企業(yè)精神:創(chuàng)新、團結、拼搏。


(1)發(fā)生規(guī)律:棗黏蟲又名棗鐮翅小卷蛾、卷葉蛾、包葉蟲、黏葉蟲等,以幼蟲食害棗芽、棗花、棗葉、棗果。危害葉片時,常吐絲將棗吊或葉片連在一起卷成團或小包,幼蟲藏身于其中,將葉片吃成缺刻和孔洞。1年發(fā)生3代,以蛹在枝干的老翹皮下越冬,主干的粗皮裂縫內(nèi)多,主枝次之,側枝少。棗樹芽萌動期,越冬蛹羽化為成蟲并產(chǎn)卵于芽和光滑的小枝上,4~5月第1代幼蟲危害幼芽和嫩葉。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現(xiàn)第1代成蟲,成蟲產(chǎn)卵在棗葉上。成蟲日伏夜出,有趨光性。第2代幼蟲發(fā)生期在6月中旬,此時正值開花期,危害葉片、花蕾和幼果。
(2)防治方法
①物理防治。早春刮樹皮,消滅越冬蛹。用黑光燈和性誘劑誘殺成蟲。秋季樹干束草,誘殺越冬害蟲。幼蟲越冬前(8月中下旬),在棗黏蟲第3代老熟幼蟲越冬化蛹前于樹干或大枝基部束33厘米寬的草簾,誘集幼蟲化蛹,10月以后取下草簾和貼在樹皮上的越冬蛹繭集中燒毀。在棗黏蟲第2~3代卵期,每畝釋放松毛蟲赤眼蜂3000~5000頭。噴灑生物農(nóng)藥青蟲菌、殺螟桿菌100~200倍液


